治白癜风专科医院 http://www.bdfyy999.com/bdf/

刘子瑞

封面画

马桶

我,一个小屁股,出生在21世纪01年的长沙——一个内陆城市,儿时对美食的“见解”也就仅限于长辈们做的家常便饭,再加上肯德基麦当劳可乐雪碧等垃圾食品。

所以,若能称得上美食“体系”的话,爷爷奶奶外公外婆便决定了它的底线。

那时,“养生知识”风靡全国,各大电视台请各位真假老中医或健康大师写书、讲座,大肆宣讲“素食的好,荤食的劣”,倡导多主食多蔬菜多水果少肉食。

照顾本细伢子的外公外婆第一时间响应号召,扔掉家中所有的荤类。

想什么美食呢?夸张点说,吃得下去就不错了。

猪油,全部扔掉,猪肉,每天可怜的做一点点,墨鱼,放到发霉都不拿出来吃,霉了扔掉。

在这个不缺肉的年代,我有幸地做了回“俗”和尚。

爷爷奶奶这边,生活一直节俭节省,在吃这件事上一直没什么花样。

但是,好菜呢?那还是有的,这些好菜还一直在流传。

秋月的湖藕花生炖骨头,冬日高热的胡萝卜大蒜叶羊肉汤,炎夏则有清爽开胃的辣炒酸藠头,还有辣椒炒肉,肉蛋饺,每当家庭宴会,这些都百吃不厌。

可对于一个看什么都新鲜的小孩来说,这些菜,远远不够人家长身体用的。

吃好才能练好

零几年时出了一个新品牌:豪客来,先不说味道怎么样,至少它带来的是一种新的味觉体验。牛排,鸡排,猪排,鱼排,意大利面,令人垂涎。虽然之后媒体爆料,长沙大部分西餐肉类,尤其是牛排,多用嫩肉粉腌泡提高口感,但是这股新鲜劲一直吸引着我。煎好的肉排放在烧烫的黑色铁板上,黄色的通心粉淋上和肉排一样的黑胡椒汁,用西兰花和一个太阳蛋点缀在主菜旁边,这是多么诱人。在家,靠着“底线”维持着口味和基本营养所需,那么去豪客来,就是偶尔的打牙祭。

如果说底线是爷奶外公婆,那么细伢子美食品味上限就是父母的发挥。

记得那是在富丽华酒店,本细伢子尝到了人生第一道法菜——香煎鹅肝配面包;

在富临饭店的松本铁板烧,我吃到了挚爱至今的日本料理;

在万达广场的王品牛排,种下了我对正统西餐探索的种子;

在家中,一周一次的咖喱牛肉饭是我吃到的最简单的美味……

世界的美食,绝不仅仅是西餐。

所以,江苏的红烧肉、腌笃鲜、盐水鸭、香肠,浙江的金华火腿,云南的诺顿火腿、宣威火腿,湖南的粉蒸肉、白萝卜炖牛肉、辣椒韭菜花炒香干,广东的海鲜瘦肉粥、炒芥兰,只要是合口味的中式新菜,我们便把他加入家庭的菜单。

多谢父母,给我创造了一个多元的美食环境。

经过那一阵子爷奶辈的“历练”,本人倒是练出来一个本领,脱离调味料(如味精)的味道去品尝食物的本味。

快炒的蔬菜茎的多汁鲜甜,经过长时间炖煮的新鲜猪骨的骨髓肉香,熟大蒜的鲜甜和香,海带的鲜,菌类的鲜,豆角的甜鲜,在一个发育出湖南菜这种重口味菜系的地方,我竟尝出了食材本身的味道。简直奇迹。

当我不再是一个细伢子,拥有自己对美食的追求和思考的时候,就想去寻找合适的采购食材的地方。

我找到了麦德隆和山姆会员店,可以买到普通超市买不到的新鲜食材和香料。

鲑鱼,西冷,肉眼牛排,牛胸肉,秋刀鱼,马鲛鱼,大虾仁,金枪鱼,沙丁鱼,迷迭香,百里香,牛至叶,罗勒叶,新鲜薄荷叶等等。

西餐中经常用到的迷迭香、罗勒叶和牛至叶

找到了食材,就想自己制作符合口味的美食。

不过初次制作,往往会犯错,会想当然。

记得第一次制作法式红酒烤牛肉,瞎放迷迭香,瞎锤牛胸肉,瞎倒红酒,做出了我的西餐探索史上唯一最失败的菜品——全是红酒泡迷迭香的味道,肉味全无,肉质散,还柴,像中药煮牛肉。

不过硬着头皮也吃了,毕竟自己做的。

于是我开始去了解香料和食材的配合度,了解香料不需要太多,只是用来提香或者转换食材本身的异味,最好能做到放香料吃不出香料的味道,但是又暗中提升了食物本身的口感。

像一小支迷迭香和奶香型牛肉,迷迭香是来中和牛肉的骚的,把骚在加热过程中转化成牛肉鲜。

又像鲑鱼很鲜美,但是有一股油腥味,通过牛至叶中和,罗勒叶提取,最后呈现鱼油的焦香。

当然,还有一些食材根本就不需要香料。

银鳕鱼通过一天粗盐的腌制后,脂肪像是被分解和“乳”化一样,烤出来有一股奶香和甜香。

西冷牛排在经过短暂三天的干盐熟成后,会发出火腿的咸鲜,马鲛鱼、真鲷撒上薄薄一层盐短时腌制,能最大限度的释放他们的潜力。吃的是“活”鲜味,腌制的越久,味道越糟糕。

银鳕鱼(裸盖鱼)、马鲛鱼和真鲷

由自然创造出来的美味,是人创造不出来的。

因“祸”得福,在外公婆家得到“历练”后,我以最快的速度接受,享受了这些自身就味道自然、全面、丰富、平衡的食材。

以前,不论什么菜,不论在外公婆家还是自己家,小葱、生姜、茶油、菜油等等味道很浓重的香料和调料的使用非常频繁。

这些调料我从小吃到大,不仅没有习惯,反而很反感它们的味道。

打个比方,自然创造出了各种优秀的食材,各种拥有独特风味的食材。微微的调味,激发这种独特的、自然赋予它的风味,它便是一道很完美的菜肴。

但是加姜、茶油等本身味道浓烈的佐料,根本不考虑食材这位主角的特点?

人要因材施教,菜要因“味”施“料”,要不然就像写三流的诗,注重格式形式,强行对仗,押韵,也是诗,但是和一流的诗比,少了韵动的诗意,多了滑稽的僵硬。

所以呢,我把家里菜单上的菜都改了一遍。

小葱、生姜、茶油、菜油的用量砍掉了三分之二。

香菇蒸排骨,改成香菇炖排骨,姜只在排骨焯水的时候给它去腥,焯完水,姜立刻扔掉,纯粹用排骨和香菇炖出清汤。清淡,清爽,没有姜的药辣味,排骨和香菇竟然这么鲜。

鸡汤炖木耳,鸡块加姜加白酒大火炒去腥,扔掉原本一起久炖的生姜,在汤中加入火腿,原谅我见识少,我从来没有喝过这么纯净这么厚重的鸡高汤。小葱水沤味很重,更多的是破坏食物香味,改用大葱,没有沤味,是股和大蒜一样的植物干香,加入食物中,引入它的清甜和令人舒服的热烈。

几乎砍掉所有茶油,少用菜油,加入玉米油、稻米油、猪油等味道更加清淡的品种。

自己偶尔也会煎个牛排

改良还有很多,怎么说呢,少了很多调料以后,原来的对各种食物的味道的理解现在都变了,产生了新的视角。

零零后活在一个国际化的时代,理应既受传统美食的影响,又在此基础之上学习和包容世界各地的美食烹饪方法。

在一个多元的美食环境里,我们有自己的美食见解,不出意外,被世界认可的中国美食将大量出自零零后之手。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jz/778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