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夕节丨除了玫瑰,这些花里藏着爱的秘密
七夕,又称乞巧节,是中国民间的传统节日,因牛郎织女的传说而被赋予了浪漫深邃的文化内涵。每逢农历七月初七,恋爱中的男女往往互赠信物,向爱人诉说浓浓情意。 在送礼清单中,花必定是永不过时的一种。迷迭香、木兰、合欢……这些芳花寓意着纯洁、美好与至死不渝的爱恋,惊艳而不落俗套。 迷迭香选自《本草图谱》 迷迭香也是唇形科植物,原产地中海地区。迷迭香有着特殊的芳香,长长的枝条上小花开成串,采下枝条来编成花环,可以戴在头上或者装饰房间。枝条以及芳香的气味可以保留很长时间,古时恋人们用它来代表至死不渝的爱情。迷迭香的英文名非常美丽,Rosemary,意为“圣母玛利亚的玫瑰”,蓝色或粉色的小花惹人怜爱,别名叫“海洋之露”。 迷迭香强烈的香气有提神醒脑的功用,将干燥的茎叶放在室内可使空气清香,放入洗澡水中沐浴可促进血液循环,做成布包放入衣橱可驱除蛀虫。在阳光强烈的地中海沿岸村庄里,当地居民会把刚洗过的床单铺在迷迭香灌木丛上晒干,让太阳把迷迭香的香气晒进床单里。中国人在被太阳晒过的被子里深吸一口气时,会说有太阳的香味,这种香味让人有一种深深的幸福感;而铺在迷迭香枝条上晒干的床单会使这种幸福感翻倍吧。 ——《餐芳记·海洋之露》 Vol.01 《餐芳记:一部厨中花间集》 乱花入杯盘,餐芳饮露,含英咀华。 蓝紫青灰著 点击微店购买 木兰猫小蓟绘 古诗中凡写到木兰,必有屈原餐风饮露的身影。东晋陶渊明写《闲情赋》,是“栖木兰之遗露”;南朝梁沈约写药名诗,是“木兰露易饮,射干枝可结”。木兰承露的意象是屈原创造的。此外,还有两个人赋予木兰更丰富的内涵,把它的意象渲染得缥缈之极——木兰从遗世孑立的承露杯,变成了凄美浪漫的寻爱舟。 这两人便是屈原笔下的一对神仙眷侣:湘君和湘夫人。湘夫人出游,南下寻找湘君,洞庭湖上是她乘坐的飞龙舟。飞龙舟迎风鼓帆,“桂棹兮兰枻,斫冰兮积雪”——桂树为桨,木兰树为舷,驶过冰一样空明的水面,击起雪花一样的浪。屈原凭生花妙笔,先是在毫尖捧起了一只承露杯,又打造了一艘木兰舟。从那以后,在古诗词中,凡小舟轻棹,几乎俱是“木兰舟”。 ——《香草美人:木兰何树》 Vol.02 《香草美人:楚辞芳草图谱》 细腻笔触,精美图画, 辨析《楚辞》芳草,解读屈原构建的理想国。 蓝紫青灰著 点击微店购买 合欢清余省、张为邦绘 《聊斋志异》有一则故事,叫《王桂庵》。王桂庵行船江上,邂逅佳人,眉目传情。他别后思念,夜深入梦,见江村柴扉内有夜合一株,红丝满树。王桂庵见此情景,想起一句诗:“门前一树马缨花。”院中苇笆光洁,红蕉蔽窗,一女子探首向外看,正是舟中佳人。 故事中的夜合、马缨花,正是合欢的别名。合欢多用来暗示男女爱情。王桂庵念的诗,原句是“门前一树紫荆花”,被蒲松龄改成了马缨花。紫荆花虽然也美丽,却没有合欢的暗示意味。这一改,意趣便大不相同。 ——《花月令:夜合始交》 Vol.03 《花月令:四时赏花录》 一本书读懂中国传统植物文化, 唯美文字为草木传神写照。 蓝紫青灰著 点击微店购买 胡枝子猫小蓟绘 在《万叶集》的时代,胡枝子除了是伴着露水、带着伤感的花,同时也是爱情之花:“爱人植花慰相思,秋深胡枝花盛开。”另一首咏唱爱的胡枝子之歌因有了地名显得与众不同: 宫城野外胡枝子,萧然含露待秋风,如我思君待君至。有了爱情的渲染,平常的胡枝子就有了不一样的情怀。提到宫城县,必说胡枝子,胡枝子早已成为宫城县的名片。若说它平常,也不尽然。这种被称为“宫城野萩”的胡枝子又名日本胡枝子,在夏初六月开花,至仲秋再次开花,也因此得名“二度萩”。 ——《野有蔓草:有条有梅》 Vol.04 《野有蔓草:诗经草木图志》 草木是比兴之美的载体, 触物起兴,托物喻意,一枝一叶总关情。 蓝紫青灰著 点击微店购买 资料来源丨第二编辑室 封面图 Pexels(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策划丨总编室 编辑丨橙皮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xx/8938.html
- 上一篇文章: 秋天的蚊子为何更厉害防止叮咬,中医小妙招
- 下一篇文章: 防脱发,这样用迷迭香精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