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学资源普通高中教科书midd
本节内容的选择和教学目标的定位,是围绕课题“歌唱的风格”来组织和确定的。正如教材中“歌唱基础”明确指出的:“歌唱的风格基于多个方面,如民族与地方风格、体裁与形式风格、时代与个人风格等而形成。”在聆听或演唱歌曲时,要深入了解作品的相关背景,分析其表现特点,体验其情感内涵,演唱时准确把握歌曲的风格特征。 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两个板块: 第一个板块“歌唱实践”。主要内容是演唱歌曲《斯卡保罗集市》。这是一首古老的英国民歌,后由美国流行歌手保罗·西蒙等改编,其歌词充满诗情画意,旋律如梦幻般美妙动人。这首歌曲旋律比较舒缓,演唱时更像娓娓道来地诉说,要控制好气息,强调演唱的放松、自然、连贯和流畅。选唱歌曲中安排了风格同样抒情舒缓的中国流行歌曲《传奇》,可以让学生尝试用相同的感觉演唱。《送别》是师生耳熟能详的一首经典歌曲,在演唱风格上与上面两首歌曲有较大差别,旨在让学生尝试演唱不同风格的作品,积累演唱实践经验。 第二个板块“欣赏体验”,安排了艺术歌曲《我像雪花天上来》和具有浓郁民族风格的作品《纳西篝火啊哩哩》两首声乐作品。《我像雪花天上来》是一首抒情性的艺术歌曲,表达了对爱的执着追求和坚定信念。《纳西篝火啊哩哩》是以云南少数民族民间音调加以变化发展而成,描绘了纳西人载歌载舞的欢乐场景。该曲也是民族唱法中的经典曲目,传唱度比较高。 01.斯卡保罗集市 《斯卡保罗集市》莎拉·布莱曼 《斯卡保罗集市》是一首古老的英国民歌,旋律如梦幻般美妙动人,歌词充满诗情画意,表达了对心中姑娘的深深爱恋。本曲是由起、承、转、合四个乐句组成的单乐段结构。歌曲表现的是一位在前线作战的青年士兵对恋人的思念,青年请求去斯卡保罗集市的人带去给姑娘的问候。在每一段歌词的第一句后,插入了一句看似毫不相干的歌词“芹菜,苏叶,迷迭香,百里香”,这句歌词的反复出现,将歌曲的怀旧气氛渲染得十分浓烈,使人对斯卡保罗集市自然纯朴的美丽风光充满了无限的向往。 教学建议 1.听赏由英国著名歌手莎拉·布莱曼演唱的《斯卡保罗集市》,聆听中熟悉歌曲的旋律,了解歌曲的风格特征。为进一步演唱歌曲打好基础。 2.在学习演唱歌曲前可进行两项准备练习。 一是发声练习。该课的发声练习由歌曲旋律中的音组成,与歌曲一样同为三拍子,练习时,尝试用自然、放松的演唱状态,轻柔、连贯的声音来演唱,为歌曲演唱做准备。发声训练时可放慢速度,要求一口气唱完旋律,可做移调练习,还可以用不同的母音进行练唱。 二是视唱练习。可以随歌曲录音或随琴视唱。要把握好歌曲三拍子的韵律特点,特别注意旋律最后的延长音,一定要唱准确,建议挥拍视唱。视唱歌谱同时可以解决歌曲演唱时换气点的问题。 3.通读全谱,提出问题,从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上学习如何演唱歌曲。结合所学课程,并运用流行唱法相关理论与方法饱含深情地演唱歌曲,把握作品的情感表达层次,并拓展延伸到选唱歌曲的学习中。 4.对比听赏《苏格兰勇士》,感受苏格兰民歌独特的音乐魅力。 拓展听赏 苏格兰勇士(ScotlandtheBrave) 02.我像雪花天上来 《我像雪花天上来》殷秀梅戴玉强 《我像雪花天上来》是一首优美抒情的艺术歌曲。这首歌采用四四拍子,较平稳的中速,歌曲的A段“我像雪花天上来,总想飘进你的情怀,可是你的心扉紧锁不开,让我在外孤独徘徊”这几句,旋律在四度、二度之间游走。到了B段,旋律在六度、五度、三度之间跳动,表现了情绪激昂的状态。这首歌的A段落主题第一次呈示时力度较弱,旋律线条柔和舒缓,音乐委婉柔美。B段落力度较强,可以用较为厚重的音色来突出这段音乐的层次感,让人仿佛感受到雪花漫天飞舞的美妙画面,同时融入演唱者对景抒情的状态,让人充满无限的想象。 教学建议 1.聆听音乐,感受歌曲表达的婉转深情,体会独特的音乐情绪表达。 2.随乐哼唱,体会艺术歌曲的演唱处理。 3.对比聆听《断桥遗梦》,感受艺术歌曲的独特魅力。 拓展听赏 《断桥遗梦》吴娜 03.纳西篝火啊哩哩 《纳西篝火啊哩哩》是一首具有民族特色、充满生活气息的歌曲,描绘了纳西族人载歌载舞、欢声笑语的生活场景。歌曲为带引子的三段式,感情基调热情活泼。音乐采用云南少数民族音乐素材加以变化发展。引子部分为快板,音乐欢快热情。第一乐段多次反复“纳西篝火啊哩哩”,音乐轻快跳跃,旋律流畅而富有弹性。第二乐段的音乐较为舒展,表现了纳西族人欢乐喜悦的情绪。第三乐段为第一乐段的变化再现,速度更快,情绪更为热情奔放。 教学建议 1.简要介绍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的概念,让学生进一步体会这三种唱法的异同之处,并让学生谈谈对三种唱法的感受。同时,结合教材中“听赏参与”聆听《我的太阳》《绿叶对根的情意》《万里春色满家园》等三首歌曲的片段,让学生辨别歌曲的演唱方法,导入讲解与探讨该课的主题“歌唱的风格”,初步了解形成歌曲不同风格的原因。 2.聆听音乐,感受歌曲表达的婉转深情,体会独特的民族特色。 3.随乐跟唱歌曲,感知其音乐情绪上的变化。 4.对比聆听《月光下的凤尾竹》,感受云南民歌的独特魅力和灵活多样的节奏变化。 拓展听赏 《月光下的凤尾竹》关牧村 04.送别 《送别》中央少年广播合唱团 《送别》是一首由李叔同填词的歌曲。据钱仁康先生考证,《送别》曲调来源于美国作曲家约翰·p·奥德威(—)的歌曲《梦见家和母亲》。但这并不是《送别》曲调的直接来源,《送别》曲调直接来源于日本明治时代犬童球溪(—)根据《梦见家和母亲》填写的校园歌曲《旅愁》。 《送别》歌词意境高远、内涵丰富,是这首歌曲能够长期流传的关键原因之一。 教学建议 1.听赏《送别》并通读全谱,提出问题,从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上学习如何演唱歌曲。结合所学课程,并运用歌唱的相关理论与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可以尝试将学生分组,学习《送别》的合唱版(第二个推文有谱例参照),为后面的合唱学习打下基础。 3.对比听赏《春游》,感受学堂乐歌独特的音乐形式和情感表达。 知识拓展 学堂乐歌 “学堂乐歌”标志着我国近现代学校音乐教育的开端。它出现在西学东渐的时代背景之中,不仅在我国近现代音乐史上具有开风气之先的重要地位,而且在我国音乐教育史上具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同时,它还是中西音乐交流史上的重大历史事件,对我国音乐文化产生了不可估量的深远影响。“学堂乐歌”是清末民初新型学校教育中集体歌咏的新型歌曲。李叔同是对“学堂乐歌”做出过重要贡献的先驱人物,他和沈心工、曾志忞一起被尊称为中国近代学堂乐歌创作的“三驾马车”。 在为数众多的学堂乐歌之中,李叔同的《送别》无疑是一首难得的艺术珍品。它不仅在当时家喻户晓,还成功跨越时空,成为至今仍广为传唱的优秀歌曲之一。尤其是被《早春二月》《城南旧事》等电影用作插曲之后,其影响更为深入,成为久唱不衰的经典作品。 拓展听赏 《春游》中国交响乐团合唱团 05.传奇 《传奇》王菲 《传奇》是电视剧《李春天的春天》的片头曲及片尾曲。年,该歌曲荣获由中央电视台和MTV音乐电视台联合主办的音乐盛典“年度最受欢迎金曲”。 教学建议 1.听赏《传奇》并通读全谱,提出问题,从歌曲的节奏、节拍、旋律等音乐要素上学习如何演唱歌曲。结合所学课程,并运用流行唱法相关理论与方法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2.随乐哼唱,感受歌曲独特的情感表达。 3.对比聆听男声版本的《传奇》,体会男声和女声在歌唱发声以及歌曲处理时的区别。 《传奇》李健 知识拓展 美声唱法、民族唱法、流行唱法 概念和基本特点 美声唱法是产生于17世纪意大利的一种演唱风格,意思是优美的歌唱。美声唱法注重发声的科学性,特别讲究声音,追求声音的光彩、力度、连贯和柔美。要求气息通畅,高、中、低三个声区统一,音域宽广,声音幅度大,嗓音中始终含有增强音响的“微颤”(Vibrato),即弦乐器“揉弦”般的效果。 美声唱法的特点:音色优美,富于变化;声部区分严格,重视音区的和谐统一;发声方法科学,音量的可塑性大;气声一致,音与音的连接平滑匀净。 民族唱法,广义地讲是指包括戏曲、曲艺、民歌和具有这三类风格的创作歌曲的演唱方法;狭义地讲,主要指演唱民族风格较强的声乐作品时运用的技术方法与规律,是“民族民间唱法”与“中西结合唱法”的统称。 民族唱法的特点:注重声音的民族性,音色较真实、明亮靠前。讲究声情并茂,要求气息深,多用局部共鸣,高音多用真声,声带及喉部肌肉的紧张度较大。 通俗唱法是一种伴随着电声技术发展而发展起来的歌唱方式。一般以轻声歌唱为主,共鸣运用不多,喉咙不要求完全打开,呼吸方法运用较浅,要求声音自然流畅。 通俗唱法的主要特点:声音接近生活语言,轻柔自然,近似说话,多用真声演唱。演唱时需借助电声扩音器,演出形式以独唱为主,常配以舞蹈动作,追求声音自然甜美,感情细腻真实,强调激情和感染力。 —END— 责任编辑:谷雨珊 责任校对:艾宁 往期精选 湘艺版《音乐鉴赏》教学资源合集 普通高中教科书·歌唱·人声的魅力 普通高中教科书·歌唱·歌唱的呼吸 普通高中教科书·歌唱·歌唱的共鸣 普通高中教科书·歌唱·歌唱的语言 电子版教材、更多教案、音频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xt/8021.html
- 上一篇文章: 花块买到的神仙香水,已经被无数朋友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