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典植物园middot文献丨岩崎
笔者曾在《古籍植物阅读计划》中提到,不能只是写植物,还需做植物相关文献方面的梳理,这是一个浩大的工程,因植物所涉内容实在太广。但文献阅读不得不做,此事也非一朝一夕,只好慢慢积累。日后这部分内容将以读书笔记的形式发布于此,权当做一记录,自我督促的同时,也与诸君分享。 前不久刚整理完“古典植物园”常用的植物图谱类文献,那么不妨从这部分开始。在植物图谱方面,日本要比中国做得好。日本的本草学一直受中国影响,但从江户时代起,随着西方自然科学和《本草纲目》的相继传入,日本本草学开启新的纪元[1],不仅人才辈出、代代相传,一批杰出的本草学、博物类著作也如雨后春笋,这其中就包括不少精美的图谱。“古典植物园”时常引用的岩崎灌园《本草图谱》就是其中的佼佼者,在此略做介绍。 岩崎常正(-),字灌园,24岁师从著名的本草学家小野兰山,35岁受德川幕府之邀开辟药园[2],亲自种植两千多种植物,有感于当时本草书籍配图之“甚略且拙”,但治病救人,图不可不精,于是博览群书,种药写生,历时20余载,于文政十一年()绘制完成《本草图谱》[3]。 《本草图谱》共96卷,载药物种[4],按《本草纲目》依次编为草部、谷部、菜部、果部、木部,可以看作《本草纲目》植物图鉴。其《凡例》云: 画为双钩,使精工雕刻,刷毕又别命画工施彩,庶几捡者不失其真。但命工施彩,费用浩穰,故着色本待购者所求耳。 这就是本图谱的厉害之处,它并非批量套色印刷,而是先印刷出白描版本,当有人愿意出钱购买时,再请画工逐一上色。这简直难以置信,也正是如此,我们才能看到如此精美、细腻的药用植物图谱。作者对此也非常自豪,其《自序》言: 其为图抖擞精神,尽竭笔力极之精巧,施之彩色,自以谓无复所憾者。试开视之,虽儿童走卒,亦不待费口舌而辨某为某物也。 图画之外,每种植物均有汉名、和名,以及“各国各乡、形色气味、根茎花实、生茂时节”等方面的简要描述,意在让普通人也容易辨识。 这里笔者选取了几幅,它已超出一般植物绘图的范畴,已然成为一种艺术品,过目难忘,赏心悦目。 西瓜的花、叶、果、种子聚于一图 佛手柑的质感、叶片的锯齿都很逼真 木槿的花瓣的纹理、颜色的层次都清晰可见 覆盆子右侧叶片中的叶脉是留白 葡萄的果实、叶片、藤蔓均是没骨画法 这幅牡丹让人想起中国的工笔画,花瓣的颜色渐进,可能经过多次上色平涂,文字部分引用了多种汉籍文献予以介绍 在完成《本草图谱》之前,岩崎灌园还绘有《本草图说》60卷,大致成书于年,彼时岩崎灌园仅24岁[5]。该图谱按金石、草、木、介部编排,所载药物种类过千,包括紫云英、迷迭香等《本草图谱》中并未收入的植物。该图谱亦为彩色,绘画风格与《本草图谱》相当,精细程度可与之媲美。其内容以图为主,文字部分仅有汉名、和名,少数有产地。下面列了两幅,大家可以好好欣赏。 《本草图说》中某种萝卜上白色的根须也很显眼 《本草图说》中的萱草,叶片以颜色深浅来区分正面和反面 [1]刘克申:《论江户时代的本草学》,《医古文知识》,年,第2期,第15页:“中国各个历史时期的本草典籍通过各种途径几乎都传到了日本……从整体上看,江户时代以前的本草学研究多为对中国本草典籍的校勘、注释和考证。无疑,这为江户时代本草学的研究和发展奠定了基础,但真正开展对本草学的研究并形成具有日本特色的本草学还是在李时珍的《本草纲目》传入日本之后。此时日本的历史刚刚走入江户时代。” [2]何慧玲、肖永芝、李君:《本草纲目影响下的本草图谱》,《中医文献杂志》,年第6期,第4页。其第5页云:“从江户中期开始,德川幕府和各地政府对和汉药物的栽培实行奖励政策,各地争相聘请本草学家开创、管理药园。岩崎灌园于文政三年()受德川幕府之邀在小石川富坂开辟药草种植园。” [3]《本草图谱·自序》:“早嗜斯学,每取群书阕系于斯者,窃敢折众说,各归其当;搜采山野,移图栽盆,凡二千余种,苗叶花实,随时写生;乃至异境僻地之产,其所目击,莫不悉图之。如斯者二十余年,积成若干卷,名曰《本草图谱》。” [4]据《本草纲目影响下的本草图谱》第5页:“《本草图谱》全书93卷,索引2卷……本书载药物种”。就笔者所见日本国立国会图书馆藏本,全书从第五卷“山草类·甘草”开始,最后一卷目次为“卷之九十六”,前四卷未见。 [5]东京国立博物馆藏本第19册有梅坞道人序()及岩崎灌园凡例(),第51册有岩崎灌园自序()。该藏本共78册,前72册为《本草图说》,73-76册疑似手稿,77册为岩崎灌园《草木藏品目录》,78册为岩崎灌园《写生草木谱目录》。 特别鸣谢:书格网(点击) 江汉汤汤繁花成云,不觉钟声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hy/9406.html
- 上一篇文章: 你不知道的保养技巧推荐
- 下一篇文章: 秋季限定彩妆,我只想买这一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