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家好,这里是毒书荟!近日,毒书君在循环一首异国民歌——《斯卡布罗集市》。悠扬婉转的旋律极为耐听。偶然起兴,对于它的源头产生了好奇,遂在此探究探究。《斯卡罗布集市》歌词斯卡布罗集市位于英格兰东部的约克郡,距离苏格兰也不远,普遍认为最早由维京海盗登陆创造,小镇由维京语命名,后有各国各地的商人在此交易,十七世纪英国革命之后,成为废墟。维京海盗《斯卡布罗集市》所运用的多利亚调式(ABCDE#FG),是在中世纪(公元年—公元年)时以古希腊部落名命名的“教会调式”之一。对“教会调式”的最早描述是公元年左右Aurelian的“Musicaldisciplina”,它起源于欧洲古代星期基督教赞美诗。对于其歌词有两种普遍解释:其一,歌词为战争中的士兵表达无法归乡无法和伴侣重逢的心情;其二,分手的男女对唱,通过不可能做到的几件事,表达互相刁难讽刺的意味。“维京时代”(公元年—公元年)结束的标志是哈拉尔引入平和的基督教,而在此之前维京人信仰战神奥丁。通过以上可以判断出,维京人几乎没有可能使用基督教的多利亚调式进行谱曲。歌词中表达的对战争的消极态度也不符合维京人此前的信仰。另有资料称,该歌曲最早源于十三世纪苏格兰民谣,在时间上错开了维京时代,所以这种说法的可能性是存在的。苏格兰服饰按照第一种歌词解释,可以寻证战争时期,或者其他历史节点。首先排除在黑死病(公元年—年)之后一段时间所作,因为这时候做的歌曲一般更有可能与黑死病有关,而不是普通的战争。在黑死病之前非常重要的两场战役分别是,年英法的“克雷西会战”,年“斯鲁伊斯海战”,不过这两场都在十四世纪。总体来看欧洲在十三世纪总共有十一场重要战役,比之前任何一个世纪都多。所以说是关于战争的歌或者是十三世纪的歌也不无道理。在十三到十四世纪,还有个苏格兰独立战争(—),英格兰在年吞并了苏格兰,但最终苏格兰战胜了英格兰重获独立。苏格兰版图另一个能够佐证其不是苏格兰民歌的重要一点是:苏格兰民间音乐的特点是以“五声音阶”为基础的调式,并非“教会调式”。此外,《斯卡布罗集市》的歌词被马汀卡西给改过,然后曲调又被保罗西蒙改了一点,而最早收录这首歌的伊万麦考的父母都是苏格兰人。顺便一提,歌曲中有每一段的第二句都有“Parsley,sage,rosemaryandthyme(芜荽,鼠尾草,迷迭香和百里香)”,这是类似于《诗经》中《蒹葭》的“蒹葭苍苍,白露为霜”托物起兴手法,二者的内容都表达了“思之而不得”的心情。英格兰建筑综上所述此曲可以认为是十三世纪英格兰民歌。至于为什么是民歌,这是因为贵族阶层不会有这种“对普通女子求而不得,并抒发在歌曲中”的爱情观念。(本文得成,鸣谢一位好友撰写思辨)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hy/1240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