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圣诞节,美国加州之旅——猛犸狙击手挑战赛体能训练往返穿越美国加州1号公路。

疫情隔离并没有对我造成影响,生活本就该未雨绸缪,有所计划安排。相比先辈,我们这一代人的生活风平浪静,全球繁荣,没有大规模战争发生。当年非典我便没有任何感觉,每天在啤酒鸡翅和BMX小轮车中度过。这次的新疫情,对我唯一的影响就是需要带着口罩下楼拿快递。如果仅仅是社会某些行业停摆几个月,就让很多人出现心里问题,那只能说很多人的心里过于脆弱,抗风险的能力太差。二战、抗美援朝、中印之战、中越战争,都过去不到百年,甚至三年自然灾害,还有十年浩劫。都要比这疫情可怕严重的多,这些都是我的父辈们经历过的,并不遥远。

到今天为止,我依然不认为经历过什么血雨腥风的大事件。也没有能力和机会进入现在世界风暴的中心,尽管学习积累了大量的求生本领和技能,无奈英雄无用武之地。

这多余的精力,我需要去宣泄和学习。也许有一天,我会经历更严重的大事件,当我站在暴风眼之中可以屹立不倒。

从小便有一个非常幼稚的念头,总认为会在某一天经历重大的地震,洪水,战争,暴乱等事情,如果发生在我身上,我可以有各种技能生存下去。所以通过兴趣爱好等运动方式,学习各种交通工具驾驶和生存技能。当有一天有需要,各种汽车越野,摩托,我可以操作,如果没有汽油,滑雪、自行车骑行也可以,实在没有,拉过一匹马也可以奔跑,到最后,我一口气跑20公里也不是问题。很幸运,到今天,即便疫情下,我依然身处平静的首都,响应国家号召,尽早归来,不出门。在这种幼稚心理的唆使下,在年圣诞节,我又跑到了美国加州,参加了猛犸狙击手挑战赛的体能训练。顺便往返穿越了号称人生50大必去的景观之一的美国加州1号公路。这次以训练为主,只携带了便携的随身拍摄设备。如今拍摄团队也变得不再那么重要,拍摄设备科技化便携化,已经成为人的基本技能,就像司机一样,以前是一份专业性很强的职业,而现在则是人的基本技能之一。猛犸狙击手挑战赛,并不是单纯的射击运动比赛,而是最接近战场生存实战的比赛,队员需要负重40磅左右,携带3天的生存及射击装备,以平均每英里(约1.6公里)8分的配速完成每天20公里的野外穿越,同时在高心率的状态下完成每日的射击比赛。所以训练上,我们需要接近实际比赛的情况去配重背包。(这次的训练教官是美军空降师退伍狙击手-顺子,在前面的文章有过详细的介绍,顺子曾获得猛犸狙击手挑战赛第四名,在他要求的强度下,完成当日训练。)越精密的机器越需要保养,这些过程也是整个运动项目的一部分。美国不禁枪,相应带来的危险可想而知,所以可以理解在美国开车,如果被警察拦下来,为什么要坐在车里,双手放在方向盘上。(警告:美军退伍军人同行,合法持枪,请勿模仿。)靶场射击,是一项正常的体育运动。电子游戏和玩具模拟的多么真实,也不及靶场的体验。这次的训练目标是从上向下数第4排码标靶。校枪,修正密位度,顺利上靶。枪,是个危险的东西,在任何国家都是敏感的话题。美国对于是否禁枪争论至今。这不是我一个游客可以讨论的问题。在正规的靶场,一切的安全规则务必遵守,在清理靶场的时候,所有的枪械停止射击,卸下弹夹,枪栓插入安全栓。第一次参与的游客,切记不要过度兴奋,随意摆拍。Leupoldmark4spottingscope.12-40X观察镜。狙击步枪射击后剧烈震动,无法第一时间观察到是否击中靶位,这时候观察手通过镜子第一时间得知成绩。枪是男人力量的延伸,车就是腿的延伸。这两样能直接代表着权利与自由。我没有什么改变人类命运或者事业成功的远大志向,我甚至看不明白很多人到底在忙什么,现在的人都越来越好为人师,是个人现在都能开个直播当个老师,讲一堆狗屁不通的大道理。年纪大了些,越来越不想迎合别人的趣味,我只想在可能的情况下自己去看看别的地方。加州一号公路从北至南连接着旧金山与洛杉矶,沿着美国西海岸蜿蜒前进,全长超过公里。加州一号公路又被称为太平洋海岸公路,但它并非占据了加州全部海岸线,它北起旧金山红树林国家森林公园南段的莱格特(Leggett),南至洛杉矶的达纳岬(DanaPoint)。国家地理杂志称它为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它是世界上陆地和海洋接触最美丽的览胜角度。年12月31日傍晚,我从美国与墨西哥边境的圣地亚哥出发,当晚在洛杉矶市郊过夜,第二天向北,驾车穿越1号公路,当晚抵达旧金山,最后原路返回洛杉矶登机回国。傍晚行驶在5号高速路,迎着加州的夕阳出发。美国高速公路的编号规则是,南北走向的高速为单数,东西走向为双数。比如66号公路,80号公路,都是东西海岸横穿美国的经典公路。1号公路位于美国西海岸沿海,所以编号为1。年1月1日清晨,我正式从洛杉矶市郊进入加州1号公路。这一天阳光明媚,新年一开始,踏上1号公路,字面上看很吉祥。进入1号公路向北,并不是马上就能看到想象中的沿海公路。而是经过一遍丘陵山地,途径一些小城镇村庄。在小镇上也能看到很多意外的景色,随机随性,随遇而安,这才是真正的自由。加油站的小超市我又买到了“小药瓶”,5小时能量饮料。就因为我称呼这饮料是“小药瓶”,还被直播平台下架过。这种饮料效果非常明显,建议一天不要超过2瓶,否则对心脏及肾脏负担较大,我备着作为应急提神饮料。穿过城镇乡村后,见到了真正的1号公路。视野变得逐渐开阔。我的方向是由南向北,大海在我的左右边,不过没关系,第二天我会由北向南再次返程,将1号公路走个够。如果单线形成,最好选择旧金山到洛杉矶,由北向南,这样大海就在路边,停车拍照会很方便。导航总是按照最快线路设定,总是自动导航到高速上。我索性执不看导航,顺着1号公路的路牌一路向北。结果顺着1号公路的一条岔路走到了尽头。于是便来到了哈尔福德码头(HarfordPier)。这里不是景区,仅有本地人光顾的海鲜餐厅,海鲜市场。还可以钓鱼,出海。但是今天过节,都没开业。只有零星的几个游客钓鱼散步。自驾出行,没必要的情况下不进入大城市入住,大城市消费相对高一些,停车位紧张。第二天出发一样会遇到早高峰堵车。我的最佳选择是汽车旅馆(Motel),酒店价格合理,房间虽不豪华,但干净舒适。同时汽车旅馆也是美国汽车文化重要的组成部分,很多小说,电影,美剧,音乐等文化作品中,汽车旅馆都是发生剧情的场所。住在这里,会给旅程凭空带来一种故事感。汽车旅馆基本都是2层楼,车位正对房间,大件行李不用搬进房间,出门开车就走。酒店都有极其标准化的早餐,全美国几乎都是相同的味道和配置。虽然不算好吃,至少解决了一顿早饭,可以拿着一杯热咖啡出发。海边动物很多,而且不怕人。现在保护环境,保护动物,是全球性的认知。在美国,对动物的保护法律非常严格,尽情拍照,观察,都没问题,请不要有任何的互动,否则会带来不必要的麻烦。在沿海这一侧,有很多可以走到海边的栈道。在这里直接面对太平洋,对面就是我们的祖国。这里风浪适中,沙滩细腻,如果可以多停留几日,是个放松度假的好去处。这便是典型的1号公路景色。其实类似的沿海公路,全球并不少见。被评选为一生必去的50个地方之一,有点言过其实。旅行就是去别人的老家看一看。只要心情安逸祥和,眼前便都是温柔美景。卡幽卡斯,是一个好听的名字。全程最让人舒适惬意的小镇。1号公路穿过小镇,全长不超过3公里,路边都是小超市,小加油站,小餐厅,小教堂,同样不是什么著名景点,几乎没有什么游客,正好可以细细品味一下当地人的日常生活。在卡幽卡斯的路边看一家餐厅,于是掉头回来享用了一顿当地海鲜,再配上一杯根啤(rootbeer)。餐厅里都是当地的老人,年轻的服务员看我一个人大吃大喝很好奇,餐后送了我一个大棒棒糖,根啤免费续杯,我正乐得多坐一会。餐厅房顶挂满棒球帽,总感觉是一堆脑袋挂在上面。

Tips:rootbear不是树根啤酒,而是一种无酒精饮料。

中文名:根汁汽水   英文名:RootBeer   释义:含二氧化碳和糖的无酒精或低酒精饮料   流行区域:北美   产生时间:19世纪根汁汽水是含二氧化碳和糖的无酒精饮料,盛行于北美。最初是用檫木(产于北美东部的一种樟科植物)的根制成。很少用于除北美,英国和菲律宾以外的地区。先于可乐,运动饮料,甚至于老式的奶油苏打水,根汁汽水产生于19世纪。说起根汁啤酒的起源就不得不提到它的前身“小啤酒(SmallBeer)”,这是一种源于欧洲的发酵饮品,因为当时净水技术并未大规模普及而人们相信饮用发酵的液体能避免饮水疾病的产生,一般来讲这种发酵饮品都含有极低酒精的成分,在当时被认为是一种老少咸宜的健康饮品,更是出现了接近真正啤酒的小麦酿造版。而在当时的美洲大陆可没有这么丰富的资源,同时受到印第安人熬煮植物根茎饮用的影响,一种全新的发酵型植物根茎饮品就在北美产生了,这便是根汁啤酒的雏形。在生产没有规范化的时代,根汁啤酒的酿造充分体现了人类的创造力,除了常见的蜂蜜、甘草、啤酒花、桦树皮、樱桃树皮这些听起来尚且能接受的配料外,也有一些超乎想象的配料存在,根汁啤酒的酿造过程更像是一场人们对于味觉娱性发挥,直到今天在美国广袤的中西部地区的酒吧里,我们依旧有机会品尝到家族配方带来的独一无二的根啤。旧金山来过数次,很少晴天,电影中的大桥,愣是没见过一次全貌。我对大城市依然有一种紧张感,只想尽快逃离。当晚享用了美国熊猫中餐,正宗的美式中餐。美国姑娘给我的炒面和宫保鸡丁味道还算可以,价格便宜量又足。走遍世界各地,永远改变不了我的中国胃。

Tips:熊猫快餐——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

在美国不少城市的街道边,都可以看到一座座淡黄色墙壁的尖顶小房子,一眼看过去,窗明几净,房子边框是鲜艳的红色,正门口挂着一个圆形标志:白底中间一个大红圆点,圆点上一只憨态可掬的大熊猫,熊猫头顶环绕着一行英文字PANDAEXPRESS。标志下方,是同样的大红字。在一些大型购物中心里,这只可爱的大熊猫更是随处可见。这就是目前美国规模最大的中式快餐连锁企业——熊猫快餐。熊猫快餐是是由一位名叫程正昌的华裔创办的餐厅,由“聚丰园”经不断发展,改良,成为了现在年赚28亿美元的熊猫快餐。王牌菜:陈皮鸡。这是《生活大爆炸》里谢尔顿最喜欢的菜式,其味道在餐厅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xx/9076.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