拍立得女孩的EcoHouse十日谈一
返村青年 Yuki 会说英语、日语、上海话 爱聊天、爱分享 最近一直在追的日剧《我要准时下班》中,女主角东山结衣 有这样一句台词 “要学会享受生活 认识不同的人 拓宽自己的眼界” 作为一个没有特殊技能的普通人 最喜欢的事情就是和不同的有意思的小伙伴聊天 最好的闺蜜甚至说 你和别人聊天的时候真的是眼睛里有小星星,整个人都在闪闪发光呢 或许我的特长就是 嘎三胡(唠嗑) 来到EcoHouse的时候,把我心爱的拍立得带了过来 一套,十张相纸,正好十天。十日谈。 第一天 地点:古城丘土客栈三楼老郑素食 人物:郑叔 事件:和大家一起做了水煎包。借水煎包的社区活动,和萝卜,糖心妈,贾斌姐聊的很开心。 来自五湖四海,70后,80后,90后,却有很多话题的契合。 店长郑叔叔和我们分享了他在69年上海打工9年的经历,以及老郑素食店的缘起。 ?大家七嘴八舌地等待水煎包出锅 后来就变成大家围在一起侃天侃地。 等着水煎包出炉的时候,我就在一旁盯着大理的云,把云儿都看害羞了,从白云看成了火烧云。 ?来大理看云 连云儿也这么多姿多娇,多变多情啊。真不愧是苍山洱海,风花雪月的大理。 与其说是震撼,不如说是久违的一见钟情,怦然心动,想和他就这么在一起的感觉。上一次记得是两年前游京都的时候。 ?热乎乎的水煎包 刚出锅的水煎包很好吃,东北酸菜+老豆腐+菌子馅,特别鲜美,特别实在。 ?我们爱水煎包 我一口气吃了三个。 第一天,吃水煎包吃撑了。看云也看饱了。 一本满足。 第二天 地点:古城床单厂文创区 人物:贾斌姐 事件:第一天在水煎包活动上结缘,一起相约去大理大学看了关于“尺八”的电影《一声一世》。 ?各种版本的《小王子》 看完电影,一起在大学食堂觅食后,去了大理古城的床单厂文创区,很多有意思的个人工作室,都是非常有想法的充满艺术气息的小店。 由于我俩对教育都很感兴趣。在文创区攀岩区,我俩和一个带女儿参加攀岩课程的妈妈聊了一个多小时。 大理这边很多家庭教育(Homeschooling)的小朋友。这位妈妈就是从一年半前决定进行家庭教育。参考新加坡等关于家庭教育的书籍,给孩子每周、每月安排学习计划并根据孩子的情况适时调整。 我和贾斌姐一直对教育非常感兴趣,关于家庭教育也算是第一次接触到真实的案例。 “那孩子不去上学的话,没办法和同龄人玩啊” “不会啊,社区里有差不多大的孩子,有时间他们就会一起玩。而且也正因此,她的社交圈很广,不只是同龄人,和谁都很玩得来呢。 前几天还说 ‘妈妈,我带一群六岁的弟弟妹妹们出去玩啦。’ 平时的生活里,她也会经常接触到各个年龄阶段,各种各样的伙伴们。 和去上学的孩子比起来,她得到的是不一样的东西。并没有少了什么。” 看着正在攀岩的这个十岁大的小妹妹,和在一旁指导的外国教练自信地用英语交流着。 “Oh,really?That’sfunny.” 我在想 “这孩子的人生一定会是特别精彩的”。 第三天 地点:EcoHouse 人物:周伯伯 事件:周伯伯七十岁了,是我们的邻居。经常会来我们家串门聊天,送自家种的大白菜给我们。 周伯伯的爸爸,已经岁了,是村里唯一的百岁老人,而且天天自己做饭,吃好饭就在村子的小路上散步,身体非常硬朗。 周伯伯家养的大公鸡,每天六点半准时把我们叫起来。 看到我戴着墨镜,周伯伯也从兜里掏出来 ?可盐可甜的周伯伯 “你看我也有墨镜,好看不” “好看,超级帅!” 周伯伯说 等他新建的房子修好了,请我们免费去住大院子。 还说等天气好的时候,带我们去爬山,每个人背个小箩筐,带把小斧头,山上有好多笋呀,野菜啊,蓝莓啊,渴了,喝一口苍山水,透心凉,心飞扬…… 这么可爱的邻居老爷爷,好想给他做孙女哦。 第四天 地点:EcoHouse 人物:沐光 事件:在家编辑线上工作。和沐光做饭,擦地板,打扫,聊天。 ?谢大厨上线 人生第一次,做土豆刨丝的菜。 自己做土豆的菜的话,总是嫌麻烦,每次都是切片,要是小土豆,就整个蒸。 ?二人食 两个人,两道菜,两碗糙米饭。 番茄西葫芦土豆丝。清炒苋菜。 正正好好,不多不少。 食材都来自大理的有机生态农场。用的菜籽油是沐光用酵素养过的。用的酱油和醋都是古法熬制的去店里拿着瓶打来的。 这次,因为是我做的饭,所以,吃好后,是沐光洗的碗。 和沐光在家的一天,聊了很多,关于沐光,关于我,关于大理,关于艺哲,关于EcoHouse。 和平常一样普普通通的一天,却总觉得哪儿有些不一样。 总之,收获很多,内心充盈的感觉。 第五天 地点:归零生态农场 人物:玉笏姐 事件:认识玉笏姐是两年前在上海的生态展会上,当时就被她的各种有机护肤品吸引。这次来到大理,能再续两年前的缘分,来到她的生态农场参观学习,觉得真的是非常幸运。 ?农场的荷花池和背后的苍山 “归零生态农场用的是啥方法呀” “懒人法,每次别人问我,我都这么说。其实就是覆盖免耕种植法。 当时也是灵机一动吧。面对着大苍山,想着大自然也没谁给它去施肥啥的,怎么能长得这么好呢。看到山上地表的落叶干草啥的,想到或许可以试一下。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 我就开始不停地用地里长出来的大量的杂草进行覆盖。 ?覆盖层 覆盖,覆盖,再覆盖。 不过一开始需要非常耐心的等待,需要两三年左右的时间,在这期间,你会看到土地慢慢的变化,变得越来越肥沃了,很享受这个慢慢的过程。” “那堆肥呢?不行吗?” “我不反对堆肥。如果自己有个小菜园,用堆肥也挺好的。但是一旦规模大起来,像农场的话,堆肥不太可行,因为搬运太累了,而且哪儿弄得来这么多厨余垃圾呢。活越干越多。 而用覆盖的方式后,我不需要再堆肥了,因为覆盖物在分解的时候,可以提供农作物需要的营养,取代堆肥的效果。最关键的是,覆盖法超轻松,活越干越少。所以,我就叫它懒人法。等到一定阶段,农场就是个平衡的生态环境,我都不用去怎么管。 ?农场剪影 只是草长的太多太高的时候,我就雇个人,帮我割掉些草,这些草直接扔到地里做覆盖。 平时,也任凭杂草长,也不管他们,他们也是大自然的一部分。而且呀,有了这些草,也算是个‘生态墙’,很多虫就会去吃这些草了,不会去吃我们的玫瑰,香草,蔬菜了。 很多种玫瑰的人问我怎么除虫的,我说没有虫啊,虫都去吃草了。 大自然真的很神奇的,我们非要去破坏生态平衡,整那么多农药化肥。” ?比脸还大的葱 一边和玉笏姐聊农场的事儿,一边呼吸着农场土壤的气息。很放松,很自在。完全没有注意时间的流逝,回去的时候又是八点了。 晚餐是炒了油麦菜和大白菜,加了点葱。油麦菜和葱是农场当天拔的、玉笏姐送给我们的。大白菜是前天周伯伯送我们的。 哎,怎么可以每天都这么幸福呢。 不是韩剧的那种,是非常真实的、可以触摸的到、可以嗅的到、尝的到的幸福与单纯。 第六天 地点:大理PoppyLouie’s西餐厅 人物:七里一家人 事件:和沐光、包子一起去参加了“一首音乐作品的诞生”的音乐专题讲座。 主办人七里一家人,从北京移居到大理三年多。在大理创立了HiDi华雨音乐工作室,致力于音乐公益启蒙教育。 女儿王雨欣就读于美国伯克利音乐学院,主修音乐制作与工程。 ?演示专业乐曲编辑软件 雨欣给我们展示了一首歌从创作开始,到单曲制作,并进入唱片市场的全过程。 混音均衡压缩频率混响增加空间感母带提高响度 …… 果然是 科技改变音乐 七里老师向我们展示和分享了他收藏的几把吉他和尤克里里。 ?弹吉他的男人最帅了 跨界琴封闭和弦拾音器音梁面板侧板背板单板合板面单琴全单琴合板琴古典琴红松面板印玫巴玫 …… 这些新鲜的名词,作为一个音痴的我,似懂非懂,但是觉得超有意思,光听着就心潮澎湃。 最后,现场的小可爱们,也是七里的学生们,一个个踊跃地来台上表演。 ?小天使们在弹琴 有的还只是小不点呢,但是抱着吉他的样子也都是有模有样。 每个孩子,弹吉他的时候,真的都是闪闪惹人爱呀。 看着孩子载歌载舞的时候,突然明白了七里老师朋友圈的那句话 “我把音乐放在生命里,是为了不孤单,有音绕梁。我把孩子放在心里面,是为了有欢笑,驱邪避鬼。” 像我这样俗不可耐的人,就更要听听吉他,感受一下艺术的熏陶了。感谢音乐和小天使们陪伴的一天。 第七天 地点:猫猫果儿小学 人物:林冬老师 事件:猫猫果儿是大理的一个“非主流”的体制外教育机构。致力于让孩子们拥有感知幸福的能力和终身学习的动力。因为以后也会从事教育事业,之前从贾斌姐那了解到猫猫果儿的教育理念,觉得很有意思,于是申请了小学部的观察员。 接待我的是林冬老师。 林老师是从年猫猫果儿小学创立至今一直在猫猫果儿任教。目前,是五年级班的班主任。上周刚带孩子们去成都游学回来。 ?林老师在上课 听课的时候,他上的是综合课,教孩子们“如何把视频剪辑成影片”。和孩子们的互动很多,还通过观看“世界上最繁忙的城市——莫斯科”的视频,讲解课上刚刚学过的“转场”、“BGM”等知识。 下午最后一节课,是班会课。林老师带领孩子们总结在成都游学的两周的关键词。 ?林老师一一记下孩子们的回答 “对成都”:物价低、交通便利、超市和小摊价钱不一、适合死宅居住、空气湿润、共享单车失常…… “对成都的我”:迷路、省钱、吃的浪费、胡思乱想、夜猫子、懒散…… 孩子们都很有生命力、朝气蓬勃。回答问题的时候,思维很自由、活跃,真的很了不起。 曾经以为大城市才能给孩子提供优质的教育。 经过第二天在床单厂碰到的进行家庭教育的妈妈和女儿以及这一天猫猫果儿小学的观察员活动后,我知道那是我的偏见。 或者说,时代变了。 关于教育,是要用一辈子去领会摸索的。慢慢来吧。不急。 第八天 地点:J.J.Garden 人物:黄姐 事件:六月的社区活动主题是“好好吃饭”。这次是期待了很久的“鲜烤全麦面包”。 分享人是黄姐。老公是荷兰人。两个活泼美丽的女儿。是让人超级羡慕的幸福家庭。 黄姐的面包听说好吃到哭,每次在集市上都会被一抢而空。这次的活动名额也从10位,一直到15位,最后大家实在太热情,增加到20位。 “真正好的面包,其实就是唤醒食物本来的味道。闻到的就是真真切切的麦香。 好的面包,要发酵十小时以上。 整形的时候,一定要有好心情。 怀着愉悦的心情、好的状态,才能做出好面包。 如果愤怒,怎么整形都整不好。 所以说,你在做面包的时候,面包也在做你。” ?从面团到面包 “太有意思了吧” “真好玩” ?大手小手揉面团 “揉面团好治愈啊” “哈哈哈哈哈” …… 在制作和等待面包的过程中,大家分享美食,分享故事,分享好心情。 ?现摘院子里的迷迭香 ?撒迷迭香 ?香喷喷的鲜烤面包 ?哇迷迭香面包真好吃 ?高颜值的坚果能量饼干 感谢黄姐,不仅教我们怎么做面包整形,还慷慨地和我们分享用自家院子种的罗勒做的罗勒青酱和用脐橙、金桔、红橘三种橘类精心熬制的甜橙酱,还有自制的健康美味的饼干、木瓜干,还告诉了我们很多外国老公的趣事儿。 迷迭香面包和油浸番茄酱和薄荷枸杞茶和好天气和志同道合的小伙伴。 这才是生活啊。 哦不, 这就是生活呀。生活就应该是这个样子的嘛。 第九天 地点:彩田农场茶室 人物:俞姐 事件:和沐光、包子一起去拜访太阳课程的自然疗愈师俞姐。 没想到俞姐也是上海人,怪不得口音似曾相识,和我妈很像。 有些意外,俞姐很接地气,分外亲切。谈到馄饨的时候,让我有种已经回上海的感觉。 艺哲在美国,沐光一个人打理着EcoHouse自然会觉得有些忙不过来。 俞姐慢慢地和沐光聊着最近的状态,我在旁静静地听着。 很舒服的状态,很简单的对话内容。很享受的过程。 这就是真正的自然疗愈吧,没有什么神秘的东西,就是 平和而又日常。 走的时候,包子从俞姐那儿借了本“非暴力沟通”。她说,想看这本书很久了呢。真巧啊。 第十天 地点:三功哥家 人物:三功哥一家 事件:本来应该是接下来一天夏至的活动。 但是,由于是我在大理的最后一天,很幸运地,三功哥将活动提前了一天,阿姨给我们做了黄米凉糕和手擀面。 ?手擀面原来是这样做成的 ?看上去很好吃的样子 凉糕是三功哥老家内蒙古那边端午节吃的。下面是糯米,上面是老家寄过来的新鲜大黄米,中间是饱满的内蒙古大枣。 第一次知道黄米就是五谷里面的“黍”,分糯的和不糯的两种。平时喝的小米粥,是不糯的品种。有机健康的食材加上手工制作时阿姨投入的满满的爱与用心,真的是 ご馳走さまでした!(谢谢您的款待!) 驰走是古日语,直译就是奔走,操心。 因为在以前,为了做美味的食物,料理人需要各地奔走,搜寻顶级的应季新鲜食材,为了保证食材的质量,很有可能需要自己下地种粮食。 这期间的下的功夫,不仅包括在厨房做料理的时间,更包括品尝人看不到的背后的食材来源的艰辛漫长之路。 而现在,对于都市人来说,吃饭变成了足不出户、在手机上轻轻点击一下即可、送货上门的外卖。 这样轻佻的方式,很容易让人忘记对食物和吃饭这件事本身的尊重。 作为一个没什么信仰的人,我对吃饭这件事起码还是很认真的。 所以,以后一定要找个会做饭的像三功哥一样的好老公。 三功哥、燕子姐和阿姨都是很温柔的人,一边吃饭,大家一边聊着最近发生的事情。 也因为是最后一天,照例进行了EcoHouse的“我有话对你说”环节。 大家分别对我“告白”,送我祝福。我也一一回应。 很有仪式感,很窝心的画面。 第二天才回上海,但是我感觉三功家也让我嗅到了家的味道,像黄米凉糕一样,甜甜的。 就像这种,好好珍惜和我一起生活的人,我们可以一边好好吃饭,一边聊聊今天发生的事情。就好。 这是我最后一天在EcoHouse许下的朴实的祈愿。 一天一张,一期一会。 离开社会体制,家庭,如此自由的一个状态,真是太棒了。 这世界的多样性和可能性,真的太了不起了。 但是更厉害的是能够有能力以开放、包容和接纳的心态去appreciate这份diversity。 感恩EcoHouse让我在这短短的十天内,遇到了这么多,体验了这么多。 而且,大家都很交心,到处都是朋友的感觉,这种关系,在大城市真的很难碰到。 我相信,我们大家还会在大理相遇很多次。 最后,也感谢当时犹豫后又决定成为返村青年踏上旅途那一刻,勇敢的可爱的自己。 继续行走,了解,感知,生活ing。 ?笔芯?黏人喵星人单单 これからもどうぞ宜しくお願いします! (今后也请多多关照!) #我是小彩蛋# 舌尖上的大理美食特写合集 米线,饵丝,饵块,豌豆粉…… 身体是最诚实的啦~ EcoHouse欢迎资深吃货的你驾到! -END- 返村青年邀请帖 此时此刻 大理的好山好水 正期待着返村青年的你加入我们共建EcoHouse 第一次听说EcoHouse? ↓↓点这里查看↓↓ 一个非著名项目-大理EcoHouse的成长史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收录于话题#个上一篇下一篇 |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wh/9454.html
- 上一篇文章: 比起就业压力,发际线才是我们的当务之急
- 下一篇文章: 没有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