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癜风会复发吗 https://m-mip.39.net/news/mipso_6352637.html

他是不忘初心的笃行人

是扶贫队员的知心人

他是发展致富的领路人

还是水电十四局和怒江的连心人

水电十四局·精准扶贫

扶贫人高家明

参战脱贫攻坚是最光荣的事

段国春姚永平和晓勇丨

高家明(右一)

他可以在家享受儿孙绕膝的天伦之乐,却选择到全国最贫困、最不发达的地区之一怒江州做扶贫。两年多的时间里,他管队伍、抓产业、夯基础,脚上沾满泥土的芬芳。

他说,临近退休能参加怒江的脱贫攻坚,目睹怒江的巨大变化是他这辈子最光荣的事。

今天我们就来认识他——中国水电十四工程局有限公司驻泸水扶贫干部、泸水市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高家明。

不忘初心的笃行人

到泸水市参加脱贫攻坚之前,高家明是水电十四局直管项目部黄登水电站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工会主席。

他说,因为工作原因到过很多地方,老家下关距离怒江六库虽然只有公里,但之前一次也没来过。

当初,单位通知他到怒江扶贫时年过56岁,即将退休的他也的确感到有些意外。“你大把年纪了,身体又不好,跟领导反映一下。”家人并不赞同。

但30多年党龄的他觉得这个年纪还能参与脱贫攻坚这项伟大的事业,是组织的信任,自己的无上光荣,于是服从了组织安排,说服家人,于年3月只身来到泸水。

高家明在泸水的职务是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主要协助总队长管理全市9个乡(镇)71个行政村的名驻村扶贫工作队员,协调、监督、检查各挂联单位开展帮扶工作,同时抓好水电十四局挂联的古登乡干本村的扶贫工作。

两年多的时间里,高家明用脚丈量土地,踏遍了泸水市各乡(镇)各行政村的每个角落。

扶贫队员的知心人

古登乡干本村是中国水电十四局的挂联村,地处碧罗雪山半山,海拔高达米以上,这里山高谷深,田少坡陡,全村12个小组户人,人均耕地面积0.83亩,有建档立卡贫困户户人,是个以傈僳族聚居的深度贫困村。

高家明到泸水市挂职担任市驻村扶贫工作队副总队长后,深知在干本村驻村工作的艰苦,一方面积极向公司总部申请选派优秀员工到干本村驻村帮扶,另一方面通过对工作队员严管厚爱,激发他们的活力,增强驻村扶贫的信心和决心。

“扶贫工作必须要务实,脱贫攻坚必须要扎实,脱贫结果必须要真实。”古登乡驻村扶贫工作队大队长周捌迪说,高家明是一名领导,但又是一名实战员,他经常深入到各乡(镇)各村检查、督查工作,对工作队员严格要求。

水电十四局派驻泸水扶贫干部、干本村驻村工作队队员马新龙离家到怒江时孩子刚刚满月,公司派他到怒江时他也的确感到有些憋屈,但在怒江遇到高家明后他的思想很快就发生了变化。

“跟他第一次见面我们感觉非常地和蔼可亲,交流中就像父亲一样,感觉很亲切。”马新龙说,高家明副总队长虽然不是村里的第一书记、工作队队长,但他对干本村的工作亲力亲为。

干本村以前村里几乎没有像样的产业,除了极少部分稍有文化的村民外出打工挣钱外,大部分村民只能在家守着那几亩薄地种玉米过日子。为了帮助村里发展特色产业,高家明亲自做调研,带领工作队员、村干部和村民代表到大理、德宏等地考察学习,随后又把专家请过来,分析、研判干本村的气候、温度、海拔、土壤的水分等,最后得出这里适合发展香橼产业的结论。

干本村海拔高,饮水一直是老大难问题,特别是枯水季节原来的水管里常常一滴水也没有,村民们只能靠人背马驮到几公里的山箐中取水。

了解情况后高家明亲自率队到山上勘查新的水源,并积极向公司反映情况,争取项目资金,不到一个月时间干净、清澈的山泉水就引到了各家各户,村民们再也不用为饮水问题发愁了。

高家明的亲力亲为让年轻的工作队员们异常感动。“他这么大年纪还跟我们年轻人跑来跑去,为村民的饮水问题亲力亲为,我们心里很感动,是我们的榜样、标兵和模范。”马新龙这样说。

干本村驻村扶贫工作队的6名队员都来自水电十四局的下属各单位,大家平日吃住在村、工作在村,有时也会想念家里的父母妻儿。

马新龙家在多公里外的河南省兰考,虽然按规定队员们每个月都有几天时间可以轮休,但离家实在太远,所以他们只能半年才回去一次。

高家明告诉我们,了解情况后总队长和市里的主要领导积极协调,采用调休的方式延长了他们的假期。除了延长离家较远队员的探亲假以外,在生活上尽量关心爱护他们是自己的本职工作。

高家明说,工作队员家里有困难,驻村办会去跟踪了解,如果遇到的困难比较麻烦,总队会全力以赴帮助解决。

这样的关爱让远离家乡的队员们非常感激,大家表示一定以村为家,主动融入,倾情帮扶干本村搞好脱贫攻坚。

发展致富的领路人

在调研中,高家明发现干本村的贫困属于综合性贫困,穷“根子”在于基础设施薄弱、产业发展滞后、发展动力不足等等,为此补短板、强弱项、打基础、育产业是工作队的主要任务。

在干本村临江的偏坡地上,.5亩的香橼示范种植基地里,一株株翠绿的香橼树上挂满了一个个翠绿的果实,树下套种的迷迭香长势喜人,发出阵阵浓郁的香味,不远处务工的村民正背着电动割草机给香橼树和迷迭香除草。

高家明说,香橼和迷迭香都属于特色产业,目前市场前景都很好。年5月,驻村扶贫工作队将香橼和迷迭香种植项目引进了干本村。

除了在示范基地里种植外,工作队还发动了56户农户参与种植余亩迷迭香。经过近一年的管理,迷迭香在年5月就迎来了第一次收获,给村民们带来不错的收入。

村民义付波看到工作队时显得十分高兴,他说他家种植面积不到两亩,收入接近0元,预计今年的收受可能要超过元。

义付波说:“种迷迭香收入比种玉米好,我还有两亩多的地在路边,我想把它们也种成迷迭香。”

“年就开始挂果了,预计今年将是一个丰收年,希望脱贫出列的时候我们的村集体、老百姓能够有比较稳定的收入。”高家明告诉记者,香橼是食药两用的经济林果,目前市场价格在每市斤10元以上,而且还供不应求,为了尽快帮助干本村群众脱贫,他们在栽种时就选择了三年的大苗。

为了保证种植户的收益,迷迭香采用订单式种植,香橼可以由村民自行出售,也可以直接由水电十四局以消费扶贫的方式全部购买。“种出来后鲜货就由企业来收购,目前的量还远远不够,我们选择的两个物种对我们的脱贫攻坚有积极的效果。”高家明说。

“整个基地的打造都靠我们本村的村民来打工,至少每天元的收入。”高家明说,发展香橼、迷迭香等特色产业对提高村民收入来说是多方面的,包括土地流转费、务工收入、分红等。

泸水学龙养殖农民专业合作社理事长王义才告诉我们,前期在政府给予的15万元产业发展资金支持下他兴办了养殖场,但因为自己经验不足,养猪场发展过快导致资金链断裂,连买饲料的钱也无法延续下去,眼看他与乡政府签订的协议无法履行下去。

驻村工作队将情况向高家明汇报后,他亲自找到王义才进一步了解他的思想动态,鼓励他继续把合作社办下去,同时向公司申请了专项帮扶资金21万元及时注入合作社。

得到帮助后养殖场又正常运转起来,购进了一批能繁母猪,改造了用电设备,并先后出售两批猪仔,给带动参与的11户建档立卡户分了红。目前,养殖场存栏大小高黎贡山猪多头、黑山羊多只。

王义才说:“政府政策这么好,我对养殖场非常有信心。”

阿家红和妻子四相妞在外打工时学到了民族服饰加工手艺,想回到家里开办民族服饰加工厂,但因资金不足一直没能如愿。驻村工作队员了解这一情况,立即向单位反映后,投资21万元为合作社购置缝纫机、锁边机等机械设备,夫妻俩的多年心愿终于实现了。

“之前我们就想做一些事,但因资金问题一直都做不了,现在得到了中国水电十四局的支持和资助,心愿终于实现了,心里非常高兴!”四相妞说这话的时候显得很激动。

“在家里也没有事情做,村里有了合作社我可以在这里打工,我们老人也可以在家门口做工,而且一个月能挣着元,减轻孩子们的负担。”66岁的村民夏叁光高兴地说,现如今泸水家红兴业民族服饰缝制农民专业合作社成了村里年纪大、残疾人等不便外出务工群众实现家门口就业、增加收入的最好渠道。

阿林华是合作社务工的唯一男青年,他在外打工多年,但听说村里有了民族服饰加工合作社就马上回来了。

“一是为了照顾家,二是想学技术,把我们傈僳族服装的美展示给大家,展示给更多的人,我想通过自己的努力成为傈僳族服饰制造工艺的师傅。”阿林华对未来的发展充满憧憬。

为了帮助更多的贫困群众就业,中国水电十四局又帮助阿家红夫妇买了第二批设备,在马俄河安置点的新厂房也即将投入使用。

高家明介绍说,近年来他们已帮助干本村探索出了一条社员致富、贫困户脱贫的新路子,为全村脱贫致富奔小康增强了造血功能。

除了狠抓产业发展,他们还帮助干本村实施了涵盖基础设施建设、易地扶贫搬迁等内容,通过项目的实施,干本村的面貌焕然一新,基础设施有了质的提高,村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日新月异。

“现在干本村变化这么大,离不开党委政府和中国水电十四局的大力支持和帮助,村民对新生活有了美好的向往,更有干劲。”干本村党总支书记桑波益是村里巨大变化的见证者,他说现在干本村路变平坦了,喝的水变干净了,房间变漂亮了,老百姓脸上的笑容变多了。

水电十四局和怒江的连心人

高家明说,他在年3月到怒江时已经56岁,转眼间两年的时间过去了,回想起在怒江的0多个日日夜夜,他感慨万千。他说:“到了这把年纪还能够参与脱贫攻坚这个伟大的事业,我自己感觉非常荣幸。”

他告诉我们一个发生在他身上,至今家人都不知道的故事。年的一天在下乡路上,一颗足球大小的石头从山上滚落下来,砸到门窗玻璃后改变了方向落到他和驾驶员中间。

正是这次事故,让他真正感受到世代生活在这里的怒江人民的不易,怒江当地干部的辛劳和付出,也让他觉得更应该全身心地投入,帮扶怒江人民脱贫致富。

两年多的时间里,他时时处处以一名优秀共产党员的标准要求自己,恪尽职守,辛勤工作。现在分管的工作井然有序,干本村的各项基础设施有了巨大变化,各项产业初具规模、初步见效。

“来怒江扶贫两年,自己亲眼目睹泸水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怒江脱贫攻坚参与者,他感到很自豪、很光荣,”高家明说,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带领下,在干部群众的努力下,泸水的明天会更好。

高家明说,驻泸水帮扶工作结束后,他可能马上就退休了,但两年多的怒江工作经历将是他这辈子最宝贵的精神财富。希望退休后还能做怒江、泸水和水电十四局的桥梁和纽带,继续为怒江、泸水的发展奉献自己的力量。

“我相信,泸水的明天会越来越好!”

精准扶贫

情系怒江扶贫十三载

决胜脱贫丨干本村的春天

决胜脱贫丨情洒大峡谷山村奔小康

脱贫对话

马新龙:想孩子的时候就看看视频

从东到北十年扎根泸水脱贫攻坚始终不忘初心

水电十四局扶贫队的日程表

国家扶贫日前,名困难群众住上了新房

频频被调研被点赞的扶贫项目工程长啥样?

编制:杨虹

审核:李红东

鸣谢:泸水时讯

预览时标签不可点


转载请注明地址:http://www.midiexianga.com/mdxwh/4828.html